来源:本站 发表时间:2022-12-08
1990—2002年山西大学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回顾 • 张志敏
2020年11月25日,我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山西大学与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50所高校荣获“全国文明校园”称号。消息说:作为山西最高学府,山西大学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培养时代新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深入推进思想道德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师德师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环境建设;抓阵地建设管理、聚焦质量提升,一体化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强化理论武装,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有力发挥;坚持“四有”标准,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实施项目运作,校园文化品牌影响力日益彰显;重视环境育人,建设绿色平安文明和谐校园;强化监管责任,加强校园思想文化阵地管理,构建起底蕴深厚、高效规范、特色鲜明、载体丰富、协同融合的文明校园建设工作格局。学校先后两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连续多年保持“山西省高校文明单位标兵”和“山西省文明校园”称号,为山西高校和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看了上述消息,我非常高兴和激动。因为山西大学文明单位创建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不能不使我想起上世纪90年代我初来乍到山西大学的情景。1990年至2002年,我担任中共山西大学委员会副书记,时任党委书记1999年前是相从智同志,之后是郭贵春同志。我在学校领导班子中,一直分管着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单位的创建工作。可以说,今天山西大学取得的巨大进步,直接与学校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相关联。以下是我参考当年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民省同志撰写的《坚实的足迹》(收入在2011年我出版的《学府三十年》下卷),加上自己的一些记忆,对20世纪90年代山西大学创建文明单位过程的简单梳理。
一、从爱国主义教育入手,争当“文明单位标兵”
1986年9月28日,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根本任务。
1989年2月,太原市出台了创建“文明单位”的《文明单位管理条例》。依据这一文件精神,山西大学的“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正式起步。在我的印象里,从1990年初到1993年8月,是山西大学从爱国主义教育入手,争当太原市“文明单位标兵”的阶段。当时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设在党委宣传部,部长是傅如一同志。
1990年1月,省委宣布了以相从智为党委书记的新的领导班子,让我分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针对学校情况,校党委首先组织全校党员干部、教职工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克服过去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的状况,加强党的领导,卓有成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稳定了学校的形势,实现了安定团结,促进了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经过不懈的努力,1991年底,学校接受并通过了太原市精神文明办的严格检查,首次实现了创建“文明单位”的目标。
1992年,值山西大学90周年校庆之际,江泽民亲笔为我校题写校名,薄一波为我校题写校训,极大地鼓舞了全校师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在当年11月召开的山西大学第二届党代会上,校党委提出了“力争三年时间达到全国地方综合大学的先进水平,到本世纪末跻身于全国重点高校行列的“三五目标”。这一年,通过全校上下扎扎实实的工作,山西大学被评为全省高校社会主义教育先进单位、教学管理一类学校、党员教育先进单位、德育先进单位、“二五”普法先进单位、拥军优属先进单位、治安保卫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和绿化先进单位等一系列称号,年底通过太原市“文明单位”验收,并被破格晋升为太原市“文明单位标兵”。
从1990年1月到1993年6月,山西大学校党委在三年多的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针对广大师生的思想实际,通过课堂教学、科研开发、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求是》、《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山西日报》等新闻媒体都作了报道。1993年七一前夕,校党委被山西省委命名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不久,又在第三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受到了中组部、中宣部和国家教委党组的表彰和奖励,荣获“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的称号。
二、引深爱国主义教育,挺进“十个一工程”
1993年9月,校党委为了进一步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开展了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三观”教育活动。从此时开始,到1997年12月,是山西大学引深爱国主义教育,挺进山西省“省级文明单位”和“十个一工程”阶段。
山西大学开展的这次“三观”教育活动,坚持用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旨在引导全校师生员工破除拜金主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市场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的关系,牢固树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增强政治责任感;破除极端个人主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增强社会责任感;破除享乐主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奉献和索取的关系,牢固树立艰苦创业、精忠报国的思想,增强历史责任感。这一年,学校大胆进行干部管理体制改革,推出了系处级干部聘任和任期目标责任制,提出了“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头上有指标”的响亮口号,在学生中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的“6个百工程”建设和一场轰轰烈烈的“市场经济与大学生自我设计”的大讨论,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干劲。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学校的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特别是学科建设大踏步前进,博士点实现了零的突破,新增硕士点23个,物理学专业被评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994年7月4日,在全省第三批省级文明单位命名表彰大会上,山西大学成为全省高校唯一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的高校。这一荣誉标志着我校精神文明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1994年9月,中共中央颁布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山西大学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试点单位。我校抓住机遇,迅速出台了简称“九五工程”的《山西大学爱国主义教育实施方案》和《山西大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实施细则》,得到了国家教委的重视,并把我校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经验向全国推广。
1995年7月,在第五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我校领导班子又受到了中组部、中宣部和国家教委党组的表彰。11月初,在国家教委举办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经验交流暨研讨会上,我校又与会介绍了经验,国家教委党组成员朱新均在大会主报告中也用很大的篇幅介绍了我校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做法。
1996年10月,中共中央召开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校党委认为,我校作为全省高校唯一的省级文明单位,必须带头认真学习贯彻文件精神,于是,当年底就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台了《山西大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案》,其中分别对教师、干部、学生、工人提出了各自的道德规范。
1997年3月,校党委为进一步搞好本年度年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制订了该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实施计划,提出了“抓住一个新起点,进行四个再教育,树立四个好形象,做到三个相结合,实现两个大提高”的工作思路和措施,大力开展了推广“文明用语”和“文明创建”活动,在全校涌现出一批窗口文明单位。为优化育人环境,下半年还开展了“四美”(美化校园、美化小区、美化办公区、美化宿舍)、“四好”(树立干部、教师、工人、学生四个好形象)、“四服务”(倡导面向社会的教育、科技、法律和文化服务)等“三个四”活动,使整个学校的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10月24日,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召开一周年之际,我校被省委授予“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单位”称号,获山西省“十个一工程”奖。11月17日,太原市委、市政府又命名我校为“十佳文明学校”。这些荣誉是对山西大学多年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充分肯定。至此,山西大学光荣地成为全省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
三、“讲文明、树新风”,向国家文明单位的目标迈进
从1998年1月到2002年10月,是山西大学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向国家文明单位的目标迈进阶段。
1998年,校党委抓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在认识上以学习邓小平理论为重点,深入贯彻十五大精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推动和深化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兴起学习邓小平理论新高潮,使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荣获“全国学习十五大知识竞赛先进集体”称号。在行动上进一步推动“讲文明、树新风”活动,通过文明窗口建设,加强文明养成,倡导文明新风,积极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建设以信实的作风、严谨的教风、勤奋的学风为内容的校风。围绕学生文化素质,落实《德育大纲》,深化两课改革,强化德育观念,抓紧校园文化建设,使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当年,文体中心也正式投入使用,为广大学生提供和扩展了素质教育的场所。1999年1月,山西大学被批准为全国32所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这一年,学校又新增了4个博士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11个硕士点,使我校博硕士学位点总数跃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1999年,是山西大学全面改革之年。但是,校党委仍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放在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中。一方面是大力推动爱国主义教育:高举一面旗帜(学习邓小平理论)、贯穿一条主线(爱国主义教育)、围绕三个环节(五四运动80周年、新中国成立50周年、澳门回归)、加强三项建设(邓小平理论教材建设、爱国主义基地建设、爱国主义人文景观建设)、深化三个教育(引深国情省情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科技兴国与成才奉献教育、理想信念与艰苦奋斗教育)。这一年,我校师生在抗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我驻南使馆的斗争中,表现出极大的爱国热情。并且在有290多所高校参加的第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了总分第六的成绩。在教育部组织的“九九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上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一的成绩。另一方面,学校狠抓精神文明创建开展了“文明办公室、文明教室、文明宿舍”的三项文明创建活动,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上,使绝大多数单位的工作环境、办公条件、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都得到了较大改观。因此,在当年12月16日中共山西省委召开的全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暨文明创建先进典型大会上再次受到表彰。
2000年是山西大学的思想政治工作年。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适应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势,我校根据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制定实施方案,从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具体措施,到为师生办实事等都作了明确规定。省教育厅向全省高校转发了我校的方案,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随后,又在全校普遍开展了“四信三观”教育,通过进行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活动,基本实现了坚定师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了师生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巩固了师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标。后半年,又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在中层以上干部中的“三讲”教育工作,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和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这一年学校获得了山西省“五一”劳动奖,光电研究所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哲学研究中心成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在全国第八次博硕士学位申报中,学校又新增了4个博士点10个硕士点。
2001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山西大学为在新世纪跨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行列的目标又做了扎实的工作。一是开展“弘扬科学精神,校园拒绝邪教”活动,组织全校师生认识、揭批法**的危害;二是全面推行校务公开,加强廉政建设,促进民主管理;三是制定并出台了《山西大学关于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实施方案》,切实加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四是对全校毕业生党员进行党性党风教育,让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扎根在学生心中,实践在行动上;五是认真组织师生学习江泽民在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明确党在新世纪的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六是认真学习和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高全体师生的道德修养;七是加大经费投入,大力营造校园自然与人文景观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2001年“五一”前夕,我校光荣地获得了“山西省模范单位”称号。9月,又顺利通过了省政府组织的“九五”重点建设大学验收。专家组认为,1998年以来,山西大学紧紧抓住重点建设的机遇,领导班子团结务实,开拓进取,学校锐意改革,奋发向上,积极探索并初步形成了良好的校内管理运行机制,校园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办学综合实力有了很大提高。学校的重点学科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人才的培养质量显著提高,科研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学术梯队更趋合理,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大大增强。学校不仅保持了山西省重点高校的地位,而且跃居至全国同类院校的前列。年底,光学、科技哲学又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
2002年是山西大学建校100周年,为了把百年校庆搞成“高水平的科学节、高层次的教育节、高品位的文化节、学友聚首情融母校的团圆节”,我校开展了系列的、多种类型的学术交流、成果展示和庆典活动。其中有省重点建设项目工程的竣工、开工仪式,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挂牌仪式,纪念性出版物的首发仪式.多种高层次专家、大师的文化交流与学术论坛,多种史料珍贵、内容充实的成果成就展览,还有隆重热烈的庆祝大会和同欢共歌、规模盛大的文艺演出以及各院系组织的校友联谊等各种活动百余项。近四万名校友和师生员工欢聚一堂,见证了山西大学一百岁的辉煌时刻。2003年2月,在我将要从党委副书记的岗位上退休前夕,和党委宣传部部长王世杰一起参加了中共山西省委举行的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我荣幸地代表山西大学领取了“全国精神文明单位”的牌匾(可惜的是只有奖牌,没有获奖的照片资料)。此举标志着,山西大学的精神建设又迈上了更高的水平。
回顾山西大学精神文明建设十三年的历程,实践经验雄辩证明: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这些年,山西大学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广阔而深远,促进了师生员工的文明意识进一步提高和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为山西大学的后续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使学校内涵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使山西大学逐渐打造出一批文化精品和文化品牌,培育了一批优势特色学科群,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了产生重大成果的科研创新能力,提升了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山西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
(本文作者1990年—2002年任山西大学党委副书记,山西大学关工委主任)